(作者:何林宣)“故园渺何处,归思方悠哉。”在长沙读书的时候,尤其在冬至时节,最思念不过的就是家乡的咸园子,也就是咸汤圆。阳江人过冬至,极为隆重。冬至代表性食物,就是阳江特色小吃:咸园子。每到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床为这份食物做准备。
在我家,掌勺咸园子的是我爷爷,疼爱我的他,深知我是一个园子迷,为此,他每年都是凌晨三四点起床做准备,就为了可以让我在上学前吃到热腾腾的园子。
咸园子的准备过程极为复杂,因为所需食材特别丰富。一碗合格的阳江园子,必须要由足够的虾米,适当的瑶柱,够硬的腊肉经过半小时热水的充分浸泡,然后和切成小块的萝卜一起入油锅进行15分钟的翻炒,接着放入温水大火烧开,但这仅仅只是咸园子的汤底。大火烧开后,缓慢地放下主食材:园子。这时候,火候尤为重要,火大了园子会散糯,没有嚼劲;火小了,园子内陷就会不熟。这期间,需要将提前泡开的干鱿鱼切成条,放进锅里一起煮,等到园子全部浮上汤面,这就算熟了。不过,还要将切好的芫茜、葱花洒入锅中,再焖三分钟才可出锅。这样的咸园子,才是正宗的阳江园子。
这样一碗正宗的咸园子往往需耗掉掌勺人两个小时的心血和精力,可为了补上我在外读书错过的咸园子,疼爱我的爷爷总会提前储备好食材,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早早起床,为我精心准备一碗咸园子。妈妈每次都会对爷爷说不要惯着我,可爷爷只会笑着说:“没关系没关系,林宣在外面读书辛苦,回家要让她吃点爱吃的。”
这一碗咸园子承载的不仅是爷爷两个小时的精力,更是爷爷对孙女满满的关心与爱护。在家读书时,爷爷早早起床做准备只为了让我在上学前可以吃到心爱的食物;在外读书后,爷爷依然会早早起床只为了让我在上学后补回错过的咸园子。
我生命的大半个历程里,都有爷爷的身影。在我蹒跚走路时,爷爷会牵着我的手慢慢地走;在我牙牙学语时,爷爷会抱着我耐心教我发声;在我读书上学时,爷爷会提前大半小时在校门口等我放学;在我做错事时,爷爷会无条件站在我这边;在我离家读书时,爷爷会细细嘱托我各种注意事项。爷爷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出了中国人“人老隔辈亲,爷奶疼小孙。”的天伦之乐。
如果可以,就让我的爷爷长命不止百岁,让我的爷爷可以永远陪在我的身边,见证我的长大成人,见证我的结婚生子,见证我的年衰岁暮。如果这世上真有那延年益寿的药,我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来,让我的爷爷陪我再久一点,让我与爷爷的欢乐时光再多一点。
编辑:刘娟
责编:阮娇
审核:党委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