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心安处便是吾乡

来源:伟德BETVlCTOR1946伟德BETVlCTOR1946 日期:2021-04-26浏览次数:

(作者:何林宣)行遍千山万水,故乡,是那片永远飞不出的天,是看不到头却揪着心弦的线,是多年后睡梦里一声声隐隐的呼唤。

余老一生漂泊,从江南到四川,从大陆到台湾,求学于美国,任教于香港,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,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,让余老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,往返于两岸多国,却依然从未有过“归属感”。他诗文的主题,多离不开“离乡”“乡愁”“孤独”“死亡”,读他的诗,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。

《此心安处便是吾乡》是余光中先生生前最后一本亲自审订的散文集,展现了余老对故园与人生的思考与怀恋。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,乡愁是心头的月光,但若得遇心安,处处亦可为吾乡。”在文学的爱与美中,愿我们可以在《此心安处便是吾乡》中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,看心灵丰盈者在暮年的沉静与洒脱。

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,最难忘的是余老那首脍炙人口的诗《乡愁》,但在这本书中,余老对乡愁有了更直白的阐述:“所谓乡愁,如果是地理上的,只要一张机票或车票,带你到熟悉的门口,就可以解决了。如果是时间上的呢,那所有的路都是单行,所有的门都闭上了,没有一扇能让你回去。经过香港的十年,我成了一个时间的浪子,背着记忆沉重的行囊,回到台北的门口,却发现钥匙丢了,我早已把自己反锁在门外。”故乡,是身体无法逃遁的家园,是心里戒不掉的药,贴着她拥抱她,吾心便安,离开她牵挂她,吾心便难安。

《此心安处便是吾乡》里一篇篇美到骨子里的散文。从头看到尾,跟着余老的行踪一路辗转,除了领略余老对每一个邂逅的异国他乡的感受和对故土的思念,也有老一辈文坛大师们之间的友谊,如余老与梁实秋、徐志摩、覃子豪、夏菁等等,还有余老与妻子范我存之间的相濡以沫,两人相知相惜61年,互信互补,作家张晓风曾形容:“若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,而范我存,就是那位护井的人。”

全书以一首苏轼的《定风波》开头——“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,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这句话是说“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,你却坦然答道,心安定的地方,便是我的家乡”。然而我们却又不难发现,余老身处异国他乡的“安”,远远掩饰不了思念故土的“不安”。余老生于江苏南京,因为父母祖籍又以江南人自命,又因曾就读四川觉得自己为蜀人,所以无论后来游走美国、西欧,无论身在何地,都难以忘怀故土。曾自言“大陆是母亲,台湾是妻子,香港是情人,欧洲只是外遇。”

虽说是散文,篇幅短,但读起来有的并不简单,也许这就是余老的魅力,它能用文字留住你,他不像幼珊那样把那些岁月藏在心中,而是化作文字避免“留白”。

也许初读上半章,你会觉得余老就像一到十点就准时关灯的图书馆一样“无情”,生活只有工作、文学、好友,提及妻儿也只是一笔带过,少之又少。但读到下半章,故事里除了工作和写作之外,在生活中加入了四个可爱的女儿的润色,让人感觉一下子温暖了起来,就像在冰寒之日的一簇火,融化了我的心。特别是“四个假想敌”一章,更是处处充盈着一名父亲对女儿无言的爱,用这种幽默可爱的方式表达出来。“和幼珊同时出生的襁褓中的男婴,他们都在努力的吸收自然万物,日渐强壮,终有一天会变成骑士,骑着骏马,夺走我的女儿……”“她在17岁之前是最可爱的,那时候她完全属于你,17岁之后就不也一样了,…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,不过这是违法的,否则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,把她吻醒。”

他的天马行空还不止这些,比如“假如我有九条命”“听听那冷雨”,特别是“高速的联想”一章,沉浸在文字投射出的强烈画面冲击之中,分明就是一个充满激情、无所畏惧又自由的少年形象,丝毫察觉不出这是个“老头儿”的描述。

在这本书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余老的中文功力和家国情怀,仿佛所有的汉字语言词汇都可以在他脑海里部兵列阵。梁实秋先生也曾给予这位“诗坛最后的守夜人”很高的评价,他说“余光中右手写诗,左手写散文,成就之高,一时无两。”

我对余老的印象除了那首广为流传的诗作《乡愁》之外,还有他说的最有名的一句话:“一个作家只要被读者认可,那么比得任何奖项都来的重要”说这句话时,余光中先生已被诺贝尔文学奖多次提名。但是,余光中先生却认为,中国的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不要过于看重,因为“它既是幸运之星,又是死亡之吻”。

编辑:何林宣

责编:杨倩

审核:党委办公室

上一条:燕子

下一条:守一份匠心,照一方净土

关闭